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『持名念佛』之所以勝妙圓頓,乃在於其執持六字名號,隨時隨地都能念,無壇場儀式(如密宗之注重壇常布置)之鋪張,故簡易;一生成佛,無三祇百劫(如漸教之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)之迂遲,故直捷;直階不退(即可成為三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),一生補處,故至頓;四土(常寂光淨土、實報莊嚴土、方便有餘土、凡聖同居土)融攝,事事無礙,故至圓。是故此法門乃是一種簡易直捷、至頓至圓之法門。所謂『一念相應,一念佛;念念相應,念念佛』。難怪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,亦願往生;下下根如十念帶業之輩,亦得往生。至於『南無阿彌陀佛』之真諦為何?依《觀無量壽佛經疏》開示:言南無阿彌陀佛者,是西國正音,其真諦如下

(一) 『南』者是歸;『無』者是命;『阿』者是無;『彌』者是量;『陀』者是壽;『佛』者是覺,故言『歸命無量壽覺』,此乃梵漢相對其義如此。今言『無量壽』者是法;『覺』者是人,人法並彰,故名『阿彌陀佛』。

(二) 又言『人法』者是所觀之境,即有其二

 (1)『依報』;

 (2)『正報』。

(三) 又就『依報』中,即有其三

 (1)『地下莊嚴』。即一切寶幢光明互相映發等是;

 (2)『地上莊嚴』。即一切寶地池林寶樓宮閣等是;

 (3)『虛空莊嚴』。即一切變化寶宮華網寶雲化鳥風光動發聲樂等是,雖有三種差別,皆是彌陀淨國無漏真實之勝相,此即總結成依報莊嚴也

(四) 又言『依報』者,從日觀下至華座觀已來總明依報,就此依報中,即有通有別

 (1)言『別』者,華座一觀是其別依,唯屬彌陀佛也;

 (2)言『通』者,餘上六觀是其通依,即屬法界之凡聖,但使得生者共同受用,故言通也。

(五) 又就此『六觀』中,即有真有假

 (1)言『假』者,即日想、水想、冰想等,是其假依,由是此界中相似可見境相故;

 (2)言『真』者,即從琉璃地下,至寶樓觀已來,是其真依,由是彼國真實無漏,可見境相故。

(六) 又就『正報』中,亦有其二

 (1)『主』莊嚴,即阿彌陀佛是;

 (2)『聖眾』莊嚴,即現在彼眾,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。

(七) 又此『正報』中,亦有通有別

 (1)言『別正報』者,即阿彌陀佛是也;

 (2)言『通正報』者,即觀音聖眾等已下是也。

(八) 又此『別正報』中,亦有真有假

 (a)言『假』者,即第八像觀是也,觀音勢至等亦如是,此由眾生障重染惑處深,佛恐乍想真容無由顯現,故使假立真像以住心想,同彼佛以證境故言假正報也;

 (b)言『真』者,即第九真身觀是也,此由前假正,漸以息於亂想,心眼得開,粗見彼方清淨二報種種莊嚴,以除昏惑,由除障故,得見彼真實之境相也。

由此觀之,向來所言『通別』、『真假』者,正明依、正二報也。何以故?蓋言『觀』者,照也,常以淨信心手,以持智慧之輝,照彼彌陀正、依等事故也。何以故?蓋人生難得,佛法難聞,念佛法門(尤其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之『十六觀』)更是難中之難。是故在此末法時代,聞此難信之法而能堅定信心,身體力行,發願往生,如同《金剛經》所說: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、二佛、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,種諸善根。又依大乘經云:「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得度。」「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。」總而言之,持名功行有深淺,其往生蓮臺有高低,故四土各分三輩九品,不可一概而論。然而世間有十種人,臨命終時不得念佛:

 (1)善友未必相遇,故無勸念之理;

 (2)業苦纏身,不遑念佛;

 (3)偏風失語,不能稱佛;

 (4)狂亂失心,注想難成;

 (5)遭受水火,不暇至誠;

 (6)遭遇豺狼,無復善友;

 (7)臨終惡友,破彼信心;

 (8)飽食過度,昏迷致死;

 (9)忽墜高巖,傷壞性命;

 (10)宿業現前,失其正念。

是故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,石火電光一幌便過,趁此未老未病之前,抖擻身心撥棄世事,得一日光陰念一日佛,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,由他臨命終時,好死惡死,我之盤費預辦了也,我之前程穩當了也,若不如此,後悔難追,所謂『舉古盡從忙裏老,誰人肯向死前修;莫待老年方學道,孤墳多是少年人』『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為兒孫作馬牛』『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』。願與諸仁者共勉之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壞壞白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